新竹市25歲張姓女子,
,本月8日晚間10點多在新竹火車站後站牽機車,
,遭一對年輕情侶疑用大鎖毆打,
,張女頭破血流,
,一陣尖叫後,
,歹徒趕緊逃跑,
,熱心路人緊急報警將張女送醫院。
張女說「完全想不到有得罪人,
,莫名被打實在太可怕了」。她平日在新竹科技園區任行政工作,8日下班後和朋友約在新竹火車站附近吃飯,機車停在後火車站,餐敘結束後獨自去牽車,一對看似高中生的情侶尾隨身後,她僅聽見男方問女生說「要打嗎?」後腦即遭撞擊,立刻感到一陣暈眩,嚇得放聲尖叫,這對情侶見狀立刻逃跑。
被害人在臉書寫下遭遇,訊息經網友分享轉載,引起議論,許多人嘆「治安真的那麼差嗎?」、「警方快點抓到人,否則走在那一帶,只能自求多福了」。,
烏克蘭的政局動盪,
,其實是一場民眾為了追求就業與繁榮而展開的經濟路線之爭。究竟該「向東」,
,繼續在俄羅斯卵翼下苟延殘喘?還是轉頭「向西」,
,與歐盟強化關係並進行改造?烏克蘭正面臨痛苦且嚴峻的抉擇。
抗議群眾心中最大的疑惑,
,就是:波蘭能,
,烏克蘭為何不能?20多年前烏克蘭與波蘭都脫離蘇聯掌控時,
,兩國經濟形態大致類似。但之後波蘭加入歐盟,
,聚焦於改革及投資;反觀烏克蘭,
,仍陷入官員貪腐、政府既無能且短視,完全依賴俄羅斯提供的廉價天然氣來維持。烏克蘭人均所得僅7,300美元左右,只有波蘭22,200美元的三分之一。在全球排名第137。
目前烏克蘭經濟幾乎山窮水盡。政府今年約需舉債70億到100億美元,若無外援政府將無法償債。俄羅斯雖承諾提供150億美元貸款,作為烏克蘭不向歐盟靠攏的交換條件;但由於政局動盪,這筆錢迄今並未兌現。1月底時,外匯存底只剩187億美元。標普21日指出,如果政治危機末明顯改善,烏克蘭可能「倒債」。,
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暨台灣金融總會理事長李述德25日表示,
,兩岸經濟金融發展有五大新機遇,
,包括新市場、新商品、新機制、新資訊、新競爭,
,唯有兩岸合作,
,發揮優勢互補,
,才能產生以金融支援產業的產融合作效果,
,產生正向循環,
,共創藍海,
,互利雙贏。
第四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以下簡稱「三經論壇」)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李述德受邀發表「兩岸及香港金融合作新機遇」專題演講。
他表示,金融業服務產業界,企業發展離不開金融,而個人生活更是離不開金融,這可從很多指標看出,包括匯市、股市、房市、債市,以及物價、股價、房價等變化,統統會使大家口袋裡的錢變多變少,因此兩岸必須有共同的戰略架構。
他進一步指出,除政府機關監管外,從實務界經驗來看,兩岸及香港合作的機遇太多了,包括五項,首先是「新的市場」,客戶在哪裡就要服務在哪,從實體到虛擬、傳統到非傳統。
其次是「新的商品」,包括小微金融、三農、貿易、消費、長照、產業、重大經建計畫的金融服務,尤其人民幣衍生的商品更多,可透過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業者共同努力開發。
第三是「新的機制」,環境變化將產生新的遊戲規則、法令,主管機關的規定要與時進,唯有鬆綁才有改進的契機,兩岸、香港很多法規鬆綁已一步步到位,值得肯定,但要更快。
第四要注意「新的資訊」發展。隨著行動、雲端、巨量等新模式出現,也帶動服務業作業模式的新發展,業者必須思考資安、服務的新模式。
第五是「新的競爭」,唯有競爭才會進步,但更重要是相互扶持。,
又見日經225指數狂跌,
,13 日重挫6.4%,
,5月22日以來已跌逾20%。不過最近幾天拖累日股的主因,
,已非公債殖利率升高,
,而是日圓回升,
,這也顯示日本尚未能讓市場信服安倍經濟學有把握重振國內經濟成長。
最初引發日股持續向下修正的是公債殖利率上揚。但10年期日本公債只有5月23日一度超過1%,
,後來一直穩定在0.85%上下。
接著日圓意外走強,
,反成了壓垮日股的元凶。日圓兌美元13 日由前一天紐約尾盤96.08日圓升逾94日圓,
,遠高於周一的98.8日圓。
日圓和日股長久一直有密切的反向關係,
,日圓貶值代表日本出口業者獲利看增。自新政府上台,日本銀行(央行)大舉展開貨幣寬鬆,日圓兌美元從去年11月初到5月底貶值近23%,同期日經指數則大漲75%。如今這個格局已被打破。
那又是什麼因素導致日圓勁升?首先,市場對聯準會(Fed)的量化寬鬆計畫即將退場感到不安,導致資金湧入日圓。日圓保有避險貨幣的角色,每逢不確定的時期,資金便轉靠日圓。其次,日銀11日決策會議並未擴大寬鬆計畫,令市場日圓空頭派大為失望。
如果日本沒那麼靠出口來帶動成長,日圓價位或許沒什麼大不了。但上周公布原指望能帶動國內經濟的結構改革方案,並未解決阻礙成長的勞動市場僵化和移民政策的問題。除非日本政府展現政治魄力,實施痛苦但必要的改革,否則日股仍將難以擺脫日圓匯率的脅制。,
嘉義老字號民營嘉義客運公司資方無預警減薪,
,引發司機員工強烈反彈,
,司機昨天原擬舉白布條抗議,
,經工會幹部居間溝通,
,未爆發抗爭罷駛,
,董事長蔡佳宏發給員工公開信指稱「理監事以身作則每月減薪百分之卅,
,客運業慘澹經營,
,政府對偏遠路線補貼苛扣延宕,
,反服貿學運是壓倒企業主信心最後一根稻草!」
「獎金3千元被減到只剩450元,
,怎麼過活?」陳姓等司機不滿說,資方無預警減薪達三成,民生物價、油電統統漲,薪水卻變薄,「要我們如何養家活口」。
司機號召集結公司抗議,工會理事長兼工務部襄理鄧保羅等居間溝通,未爆發抗爭,客運共141員工,司機約百人,薪水含本俸及獎金,每月7及20日入帳,新進司機每月約3萬餘元薪水獎金,被扣一半,部分司機訐譙資方賺錢編理由減薪,不接受董事長說法,部分司機醞釀辭職。
「工會近期會召集司機與資方代表當面溝通!」,鄧保羅說「我也被減薪」,他代勞方反映心聲,資方面臨困境,希望大家共體時艱。
市政府社會處長張元厚說,未接獲員工申請調處勞資爭議,會主動調查關切維護勞工權益。
「我把BMW轎車賣掉,還自動減薪百分之卅!」68歲董事長蔡佳宏經營20多年,訴說經營困境滿腹苦水,他說,六都形成,雲嘉被邊緣化,建設社福經費少,乘客逐年減,政府嚴審偏遠路線補貼款,為調度財源疲於奔命。
嘉義客運 創立97年
嘉義客運公司:民國6年創立,至今97年,是台灣最早成立客運公司之一,由黃、林、蔡、朱四大家族出資,董事長蔡佳宏蔡家代表,副董事長林俊良林家代表,總經理黃祐聰黃家代表,31年結合嘉義、東石、合興、大同等四家日式自動車株式會社合併,取名嘉義自動車株式會社;34年光復更名嘉義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擁有營業大客車145輛、遊覽車大客車12輛、資本額9880萬元,雲嘉營運路線38條,還有高鐵BRT公車,為多角化經營,成立嘉客來投資公司及嘉客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專責土地開發與站場改建、大樓租賃。,
大溪鎮南興里綠野山莊住戶連署陳情,
,希望國道3號增設全長約100公尺的隔音牆,
,改善社區居家生活,
,高速公路北區工程處與桃園縣政府環保局昨天會勘,
,將擇期再檢測,
,採連續24小時監測,
,最後再採計平均值的數據,
,做為是否設立隔音牆的依據。
綠野山莊住戶蘇城等人表示,
,社區有30多戶,由於距離北二高直線不到20公尺,許多老人由於長期無法睡個好覺,逐漸出現嚴重的生活失調現象,希望儘速增設一座隔音牆,降低車輛行駛的高分貝噪音,還給社區居民一個好夢。
桃園縣議員李柏坊表示,當地居民曾多次要求增設隔音牆,卻因2次噪音監測未達日間76分貝、夜間(睡覺時段)73分貝以上而未過關,「這個結果我認為有待商榷,應該在噪音最明顯的地方進行連續24小時監測」。,
化工大廠巴斯夫(BASF)指出,
,從2013到2020年預計在亞太地區投資100億歐元,
,在2020年時將在亞太區新增9000個職位。巴斯夫指出,
,到2020年時,
,亞太區的研發活動將占巴斯夫全球總研發的25%,
,屆時亞太區銷售額可達250億歐元。,
,,
,
,
「小馬很適應台灣環境,
,人變得活潑、開朗,
,不但話多了,
,笑容也多了」,
,台東縣籍7歲男童小馬兩年多前隨母親赴泰國尋愛,
,卻被遺留在泰國,
,經台灣各界協助,
,今年1月底返台,
,據透露,
,「小馬目前比剛回台東時,足足胖了1公斤」。
小馬雖被母親遺棄,他最思念的還是媽媽,回台後也想著見媽媽;台東縣政府社會處社會工作及保護科科長陳秋雀說,社工曾試圖安排小馬與母親見面,但小馬母親狀況不是很理想,且不相信小馬已回台灣,甚至聽到小馬名字,就情緒失控,為保護小馬,目前不宜安排母子會面。
陳秋雀說,未來只要社工評估小馬母親狀況穩定,社會處就會安排小馬與母親見面,會這麼做,是希望小馬對母愛的渴望,不會在與母親見面之際,瞬間破滅。
去年底嘉義基督教醫院牧師艾應昌前往泰國宣教,意外發現小馬,艾應昌返台後積極為小馬尋親的故事,經本報獨家披露後,外交部、台東縣政府全力協助小馬回台。只是小馬母親情況不佳,小馬外公年邁且無力撫養小馬,縣府依法將小馬安置寄養家庭。
小馬在寄養家庭過得很快樂,寄養父母每個禮拜天都會帶小馬上教堂作禮拜,假日也會帶小馬四處走走,騎單車運動,為小馬買衣服,小馬兒時的記憶全回來了,聽得懂國語,也能用簡單國語與人溝通。
社會處指出,今年2月原安排小馬先到住家附近的幼稚園寄讀,因小馬已達學齡,經評估後,今年3月間即讓小馬在某國小一年級寄讀,學習注音符號,學習中文認字與寫字。
教育人員說,小馬很聰明、活潑開朗,跟同學互動熱絡,很有人緣,因他從一年級下學期才寄讀,進度落後班上其他同學,但班導師評估小馬學習力與領悟力強,且導師課餘也主動為小馬課輔,導師很樂觀小馬很快能趕上班上其他同學。,
文化部公廣政策出爐,
,文化部長龍應台昨天提出三大願景,
,並將爭取二○一五年公視預算加倍。公視目前每年由政府補助九億元經費,
,若加倍則為十八億元。
龍應台提出的三大願景為:公廣集團成為踐行公民社會場域、蘊植文化產業沃土、引領數位影視的旗手。她說,
,新版公視法草案已送至行政院,
,預計今天審查,
,通過後即可送立院審議。
文化部制定的公廣政策分短、中、長程三階段規畫,
,短程是修訂公共電視法、爭取公廣集團穩定發展的多元預算。中程目標以發展「文化公視」為主軸,
,提高公視製作文化類型節目比例、致力平衡區域影視資源落差。長程目標將建置「公共媒體園區」。
龍應台昨邀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作家向陽、世新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政大廣電系副教授盧非易、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莊伯仲、公視董事長邵玉銘等,發表公廣政策。邵玉銘聽到龍應台宣布「公視預算加倍」時,直說這是「天大喜訊」。盧非易認為,公視第五屆董事會面臨很大的數位挑戰,YouTube席捲視聽市場,電視生態已全然改觀。
龍應台也說,在數位新媒體時代,公廣集團也必須要在商業的電視運作之外,開闢新空間,才能引領數位影視發展。,
外界過去印象中,
,僑胞多是因為年紀大,
,歸國養老,
,台北市民政局觀察,
,近年來歸國辦理復籍,
,很多是25到45歲的中壯年人口。僑委會副委員長陳玉梅表示,
,每年都有約大約7萬僑胞穩定回流,
,以美加地區最多,
,亞洲國家以印尼、日本和越南為多。
台北市民政局長黃呂錦茹表示,
,統計每年從國外返國恢復戶籍和初設戶籍的民眾相加多達約7萬人以上,去年全國恢復戶籍人數為3萬9546人,台北市恢復戶籍人數一直是各縣市之冠,去年全國恢復戶籍人數近4萬人,台北市受理1萬3137人,占全國三分之一,第二和第三名為新北市8499人、高雄市3859人。台北市又以大安區2709人最多居首位,其次為中山和士林區。
過去回國復籍僑胞以老年人口為多,陳玉梅指出,以前是老僑歸國,近年來許多臨櫃辦理復籍的,多是25歲至45歲具生產能力的中壯年人口,許多人又會帶著在國外出生的小孩回國設戶籍。她認為,國外就業環境沒有比台灣好,台灣投資環境不比國外差。加上兵役役期縮短,有許多役男主動返國處理兵役問題。
陳玉梅表示,久居國外的僑胞返國設籍或復籍時,不清楚國內相關法律規定,影響相關權益,僑委會和台北市民政局合作,製作「僑胞返國設(復)籍貼心叮嚀手冊」,提醒僑民留意參加全民健保、國民年金保險、僑民役男及個人海外所得現行課稅等規定,台北市並加碼送前500名恢復戶籍民眾晶片悠遊卡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