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
Q10是什麼
,中國表示打算開通北極航道,
COCO椰子水
,打造一條「冰上絲路」。對一個國境並未緊鄰北極的國家,
玻璃分隔保鮮盒
,的確是一個很有雄心的構想,
汽車工具推薦
,但免不了招來質疑中國的最終意圖以及維護環境的能力。這些疑慮都算合理,
網站架設
,但幾乎都被誇大了。理論上,
捐獻
,北極冰層融化的確會帶來莫大商機,
債務調解
,據說當地油氣蘊藏量占全球22%。當冰層因氣候變遷消退之後,
廣告投影燈
,這些油藏就比較容易開採。一旦航線開通,
手工具零售
,運輸起來也比較容易。從上海到鹿特丹的貨輪,若不經巴拿馬運河,改走「西北航道」,可減少2,200哩(3,540公里)。目前,北極地區已有900個基礎設施正在建構中。不過,大部分工程不會有多大進展。極冰究竟融化多少和融化的地點仍難預料,幾條可能的航道若要打通,也要等到2070年代, 現有已開通的航道也不太可能支援有利可圖的海運事業,不僅地處邊遠,保險成本也高。2016年,橫越「東北航道」的船只有19艘,不見絲毫北極地區「淘金熱」跡象,也根本無法與巴拿馬運河抗衡。各國的疑慮是情有可原的。以加拿大來說,怕的是中國不尊重既有主權。加拿大最近還指控中國是在不實的前提下取得通行西北航道的許可。中國身為全世界最大的油氣、礦物、海產的最大消費國,也肯定會對當地帶來龐大的環境衝擊。不過,中國也因此更有理由據有一席之地,來共同決定北極地區的未來。至少,目前為止,中國願意在國際法的規範之下談合作。2013年,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正式觀察員。去年12月,16國簽署同意禁止商業漁業為期16年,中國也是簽署國之一。由此看來,明確規範和有力的機構仍有必要。首先,美國應做好榜樣,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如此一來,美國才能在北極地區的討論上擁有更多影響力,也有助確保當地國際水域的爭議能有次序地得到解決。此外,規範貨輪和郵輪的極地規則(Polar Code)也應納入漁船,因為漁船對北極的生態環境影響最大。最後,應成立一個國際科學機構,或許仿效北太平洋海洋科學組織(NPMSO),來提供北極環境和魚群資源量最及時的資訊。這些辦法雖非盡善盡美,但總可以確保地球最後一塊未被開發的淨土,不會成為新的衝突地帶。(作者Adam Minter是彭博視角專欄作家/編譯劉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