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
北部室內裝修
,電費要降,
Kubota Load Cell
,油價要降,
kubota
,連高鐵的票價也可能降。政府回應民眾需求,
加拿大惠斯勒冰川水
,但真的能保障民眾權益?
台電累積虧損兩千多億,
椰子水
,去年因為油價下跌讓成本下降,
玻璃DIY
,加上節流、資產活化等作為,
室內裝潢設計
,總共賺了兩百多億。在輿論跟立委聯手下,
前鎮清潔公司
,台電公司決定拿出九十多億元「回饋」,每戶退八百元。
企業「回饋」給客戶退錢、降價,通常是周年慶等促銷活動,或出包後向消費者「致意」的賠償行為。台電從二○○六年開始賠錢,賠到現在累積虧損有兩千多億,要說道歉,那該是二○一三年前的事。
去年,台電好不容易賺錢,卻還要用退費向消費者致意?是希望民眾多多用電,來「促銷」回饋嗎?
類國營的台灣高鐵,目前單年可以獲利,但帳上有三、四千億貸款,累積虧損也不少。而原始投資人等大股東忙著跟高鐵打官司,要求償還特別股款,逼得交通部長大喊高鐵要破產了,需要改善財務狀況。
高鐵要破產了,當然是個大事。但在財務改善方案裡,提出改善後可以降價,回到原來的票價。
咦?高鐵不就是賺不夠才要政府幫忙,但財務改善後馬上就可以降票價,那不降票價,是否就可以不要這個財改方案呢?
前年油電雙漲引發的民怨,馬政府還記憶猶新,現在幾乎都是「聽民意」決定政策。若說,先前是尊重專業的一意孤行,現在就只能看到一味的討好。
反觀中油,在台塑集團的強力競爭下,提出的浮動油價公式,儘管不盡如人意,但至少可以有獲利,不需要政府直接拿錢補貼。
政府常說國營事業有其政策任務,因此有些業務虧損也得做。這話說對了一半,或許可以思考像郵局、中油一樣,把可以競爭的業務切出來,讓更有效率的組織來提供服務。
民營業者的確會比較有效率,但原本的國營事業基礎穩固,在競爭下,可以發揮更大的能耐,電信事業就是一例。
讓市場的回歸市場競爭,政府只補足需要政策補貼的部分,讓國營事業跟民營企業在自由市場下競爭,可能會比把民營股東引進國營事業來得好。
否則,又要賺錢,又要達成政策任務,國營事業的成敗難定論,看不清楚問題,就很難解決。最終,透過降價給民眾的小確幸,還是要全民買單,根本不是真正在保障民眾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