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發展十年,
商標法律
,在全台遍地開花。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通路成長慢…僧少粥多 生產過剩有機農業發展至今約十年,
真人百家樂
,全台遍地開花,
easybet88
,愈來愈多投入有機米市場,
翻轉負債
,但通路成長緩慢,
活動展示櫃
,有機米產業出現「僧少粥多、生產過剩」窘境。宜蘭有機米發展蓬勃,
楊梅通水管
,根據農委會農糧署統計,
負債整合好嗎
,105年宜蘭縣有機米栽種面積在全台排行第2。宜蘭縣政府統計,民國95年有機米種植戶數30戶、67公頃,但十年內種植戶數成長1倍,種植面積擴增超過5倍;今年縣內有機米達60戶、種植352公頃,產量1689.6公噸。飲食習慣變…種的變多 吃的變少轉植有機可獲政府最長3年的給付和補助,產量成長風光背後,銷售卻停滯不前。民國74年,人均食米量年約84.3公斤,到了104年只剩45.6公斤,米食吃得少是主因,加上許多農友爭相轉種有機米,市場競爭加劇。有機農產種植眉角多,有機農友林嘉榮表示,台灣農田緊密、有機驗證嚴苛,發展有機農業最需克服的就是鄰田汙染,有機與非有機稻田之間需要有隔離帶,防止農藥噴過界,如果是在有機田中採樣到含化學物質,「整批都不算有機農產。」宜蘭有機農業發展十年,近年面臨種植面積成長、供過於求的問題。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 facebook 比蔬果省力…保證收成 農友搶種農友表示,若要從無到有從事有機農業,稻米是第一選擇,因為不像蔬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照顧,有機米發展已趨成熟,幾乎是保證收成,卻造成供給超過需求。宜蘭三星鄉行健有機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張美說,前5年是米不夠賣,隨種植面積增加,前2年開始剩米3、4000公斤,「今年可能剩更多。」比起傳統慣行農法,有機農業多了好幾道工。耕種過程必須完全依照有機程序,從生產到後端加工,都需與使用無汙染機器,每年都要接受驗證單位追蹤;林嘉榮也會以黑網圍住果樹田區,把有機稻米田梗加寬,都是避免外來汙染,萬一採收前遇到寒害、颱風等天災,耗費心血也多了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