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辭官,
作業車
,說了兩哩路。她帶領文化部,
收納盒
,跨出艱辛「第一哩路」,
MIT
,未來希望陪母親「最後一哩路」。幾句話緩緩道出無數四年級生的心聲:多年打拚,
台中關鍵字優化
,處處努力,
豐原紋繡教學
,開拓疆域。如今六十歲上下,
花蓮民宿
,爹娘老邁,
超跑禮車
,要不要放下事業,專心孝順?
就拿內閣總辭的八十一位政務官來看,民國四十年代出生居多(龍應台四十一年次、江宜樺四十九年次)。以往擔任要職,以後何去何從?龍應台還有可以寫作的書桌,無數要員以往只有辦公桌,以後呢?
民國四十年代,台灣生了將近四百萬嬰兒,如今在台灣的,還有三百多萬人。這些奮鬥超過半世紀,為了工作與家庭付出的人,個個面對「四哩路的抉擇」。尤其是擔任要職、做過主管、創過事業、專業豐富的,更為掙扎。
第一哩路的抉擇:「要不要專心陪爹娘走最後一哩?」這三百萬人,自己與配偶還有一位長輩健在的,超過一百萬人。為了報恩,也為了親情,理當如此。職場累積的成就,可能付諸流水。照顧老人是截然不同的工作,高難度、複雜艱辛、費心費力費時、任勞任怨任爹娘臉色,日以繼夜、廿四小時忐忑,絕非簡單的事!
我研究老年學,常與同輩分享,大家的結論幾乎都是:父母高壽,絕對要盡孝道。自己高壽時,絕不能寄望兒女。
因為不能寄望兒女,也因為未來長路漫漫,面對第二哩路的抉擇:「要不要繼續做主管?」今年六十歲的女性,預計還要活廿七年;上一個甲午年出生的男性,廿年。這對夫妻未來的生活開銷,超過任何公保、勞保一次退的金額。另外兩老最後一哩路時必須購買照顧者的服務,大約十年(以目前物價,至少四百萬)。所以,為了理智,設法繼續有高收入,持續扮演主管及專業的角色,支領主管加給或專業加給是好辦法。
對於周一在行政院照畢業照的大官來說,長久「高薪資、低消費」所累積出的「高儲蓄」,生活應該無虞,卻面對第三哩路的抉擇:「要不要再開創自己的第一哩路?」是否為了理念,創設理性的組織,開展新事業?自己縱然無心,為了多年來的夥伴、部屬、門生,怕日後沒有一個舞台讓大家相聚,也為了使命感,怕台灣被討厭的人淘空,這一哩路只能靠自己一點一滴拚出來。比起高官,有另一種辛酸。但不趕緊謀算與行動,等到二○一六就更沒機會,那時又一大批的高官在照畢業照啊!
第四哩路的抉擇是「辭官歸故里,但故里在何方?」四年級生的朋友,故里絕大多數不在中國、不在日本、不在美國,但以台灣為故里,又有太多近距離的不滿。
更何況台灣很大,一位六十歲的台灣人,自出生起平均搬遷八次,那一個鄉鎮、社區、街道、農田是故里呢?四十三年次的羅大佑說:「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何處才是老年時的家呢?
龍應台的幾句話,訴說的是在「大江大海」沉浮五六十年的四年級朋友的困境。還好,我們可以思考、可以研究、可以規畫、可以行動。這,已經是歷史上極少數人擁有的特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