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上的台灣人,
社群行銷達人
,就算沒讀過雄獅美術,
客戶管理系統建置
,一定用過雄獅鉛筆。身為雄獅文具第二代,
客戶管理系統建置
,李賢文創辦了雄獅美術雜誌,
排名優化
,如今的身分則是畫家。他說:「我的一生,
關鍵字廣告
,若說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
行銷達人
,就是跟『筆』有著不解之緣。」李賢文畫展「返回自然之夢」,4日於史博館開幕,畫家奚淞、建築學者李乾朗以「學長、學弟」身分出席相挺。半世紀前,17歲的李賢文創辦「師大附中寫生會」,以家中接送工人的小巴士,帶著附中同學環島寫生。在清貧的年代,這部小巴打開了年輕學生的視野、引動了他們的夢想。師大附中寫生會成員除了奚淞、李乾朗,還有漢聲雜誌發行人姚孟嘉、民歌手李雙澤,都曾在台灣文化史上引領風騷。李乾朗回憶,「那時李賢文都畫山,我都畫廟。」不到20歲的李賢文,便展露對繪畫與自然的熱情。1971年,24歲的李賢文沒當畫家,卻創辦了雄獅美術雜誌。他說:「那時的台灣不缺一個畫家,卻缺一本美術雜誌。」雄獅美術引進國外藝術資訊、也推廣國內藝術家作品,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大眾美術雜誌。但李賢文心中最愛的還是創作。1996年即將邁入50歲之際,他毅然停刊雄獅美術,舉家搬至桃園鄉間。20年來,他重拾畫筆與對自然的熱情,四處寫生,「從海外畫到台灣。」重拾畫家身分,李賢文多了一份對社會的關懷。他說,和青春時代相比,中年後拿起的畫筆「用更多的想像力關懷台灣。」李乾朗觀察,他不追求表面的色彩,而是讓畫「說故事」,彷彿「畫心靈的圖」。「返回自然之夢」展出李賢文35組件作品,「後山傳愛」是其中他最喜愛的作品。他說,走訪東海岸,夢幻的山光水色中,最讓他難以忘懷的,卻是隱藏在荒僻村落中,一座座微小卻昂然的教堂,點燃早期西方教會在台灣偏鄉的不滅之愛。感動於瑞士神父來台傳教的故事,李賢文將東河天主堂中的壁畫,鑲嵌在畫中旭日的兩端,「自然之光與人文之光合而為一」。這正是李賢文一生追求的藝術境界。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50歲後回歸自己最愛的畫家身分。20年來走遍台灣各地寫生,身旁是他最喜愛的畫作「後山傳愛」。記者陳宛茜/攝影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