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如列車,
波麗貼紙印刷
,駛向各人不同的終點。有人離座後就被遺忘,
生命之水
,有人下車後,
電漿觸媒臭氧
,仍受到同行者的懷想與追念。聯合報自二○○八年起,
臭氧機製造商
,總在歲末回顧這一年「下車」的知名旅客,
花蓮七星潭
,追憶他們在人世的遊蹤,
高雄清潔公司
,讓仍在車上的我們,
屏東居家清潔
,撫今追昔,
BMW出租
,思索人生。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余光中 • 90歲 • 文學超越政治彷彿降生於現代的「詩聖」杜甫,余光中一生輾轉於戰亂,遷徙於兩岸三地與美國,用詩作為安身立命之處。他以詩為劍批判時事、以詩為史紀錄歷史;他以鄉愁寫出的詩句,撫慰了這一代遊子的心,引動音樂人唱出自己的民歌,更讓不論兩岸、不分藍綠的領導人同聲引用。他把這一代人的鄉愁,提升到文化的層次。雖然,入世詩人注定無法躲開政治塵埃。但不論推崇或批評,誰沒讀過余光中的詩?詩人用一生告訴我們,文學最終還是超越了政治。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黃易 • 65歲 • 穿越武俠第一人在金庸、古龍統一武林的時代,香港武俠小說家黃易橫空出世,創造一個不太武俠的武俠世界。他的武俠玩穿越、網路與電玩,不見得講俠義,卻貼近這個時代。他曾說「我們會找到屬於這個時代的武俠」,如今離去,許多讀者想對他說:「黃易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武俠。」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吳清友 • 68歲 • 24小時營業 誠品獨家吳清友用一間誠品書店,凝聚解嚴後台灣人心靈釋放的能量,將金錢變成品味,讓價格昇華為價值。他創造的廿四小時書店神話,迄今世界上沒有另一間書店辦得到。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說,「誠品不只是書店,而是內化成為台灣人的某種品質」。吳清友一生活在心臟病的死亡陰影之中,卻將恐懼化為信念與熱情,把誠品書店扎進台灣人的心靈,讓文化成為台灣的品牌。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劉振強 • 86歲 • 三民風骨 書局典範連國民黨主席吳敦義都曾誤解,劉振強創辦的「三民書局」是向「三民主義」致意。三民書局其實象徵「三個小民」辦書店的決心。劉振強展現「小民」的大志氣,不只創辦挺立逾一甲子的書店,還用十四年時間、七十噸的鉛澆鑄鉛字,集百位大學教授之力編篡「大辭典」,只因他相信「每間書店都得有一部鎮店辭典」。在網路時代,畢生致力保存古籍與漢字之美的劉振強,格外令人懷念。 圖/美聯社 分享 facebook 海夫納 • 91歲 • 創辦花花公子不管承不承認,全世界有無數男性看著海夫納創辦的「花花公子」雜誌長大。出身保守家庭的海夫納,二戰後在牌桌上創辦了這本廿世紀最知名的雜誌品牌,在創刊號上寫上:「只要能稍稍轉移在核子世代中的焦慮,就足以證明『花花公子』存在的理由。」不論外界如何抨擊「花花公子」物化女性、販賣情色,他至死堅持創辦理念:「生活不只淚水和苦難,玩樂和歡愉更是重要成分。」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鄭問 • 58歲 • 水墨武俠風靡日本在日本漫畫攻占台灣的年代,鄭問揮舞著水墨風格的「阿鼻劍」反攻日本。他被「朝日新聞」讚嘆為漫畫界二十年內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異才」,卻因生性低調在台灣沉默了二十年,年輕世代幾乎不識這位日人眼中的「亞洲至寶」。二〇一八年故宮將辦「鄭問展」,讓鄭問成為第一位進入故宮展出的漫畫家,也讓台灣人重新認識這位用漫畫戳破文化偏見與迷思的鬼才。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王家禧 • 93歲 • 老夫子幽默長存上身穿不合身唐裝,下身著縮水西褲的「老夫子」,象徵漫畫家王家禧來到香港,身處中西文明夾縫的窘境。他出身權貴世家,大陸易幟後蕩盡家產、帶一家大小逃難到香港,從頭開始。王家禧筆下的「老夫子」,對人生起伏處之泰然、懂得在困境中自我調侃,永遠不失去探索新事物的勇氣。這正是「老夫子」不只逗樂讀者、更帶來正面能量的不朽原因。當年他用大兒子王澤的真名當筆名,如今王澤正式繼承父親的畫筆,將「老夫子精神」一代代傳下去。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齊柏林 • 52歲 • 「神的眼睛」看見台灣彷彿以身殉道,紀錄片「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於空拍勘景時飛機失事,逝於一生摯愛的天空。齊柏林視高空攝影為「神的眼睛」,他用廿年拍了廿萬張空拍相片和影片,帶我們飛上天空,用「神的高度」看見台灣土地的美好與脆弱,也看見科技帶來的汙染、人類貪圖方便造成土地永遠無法回復的傷害,影響水汙法、礦業法的修法。如今,他只是飛到了天上,永遠當起了「神的眼睛」。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豬哥亮 • 70歲 • 30年綜藝天王不論愛他或討厭他,沒人能否認,豬哥亮是台灣庶民文化的代表人物。他是餐廳秀黃金時代的天王,以「豬式笑話」風靡華人世界卅年,上一代看著他的錄影帶長大,下一代則在他的電影中找到生猛有力的台灣俚語文化。他連身後事都像一齣戲,讓人看見了幕前的喜劇人物,幕後的荒謬與無奈。 圖/歐新社 分享 facebook 羅傑摩爾 • 89歲 • 永遠的詹姆士龐德羅傑摩爾曾主演七部○○七龐德系列電影,迄今沒有任何男星能出其右。他所詮釋的龐德,以充滿諷刺意味的挑眉、帶著淺笑道出一針見血的機智妙語,征服影迷。以獨特眉形和冷面笑匠形象聞名的他,曾說自己不是冷血殺手型的演員,「因此我盡量搞笑。」並自嘲自己的演技:「我有三種表情:動左眼,動右眼和全都不動。」 圖/歐新社 分享 facebook 查斯特 • 41歲 • 聯合公園的嘶吼靈魂「聯合公園」公認是新金屬樂最成功的樂團之一,主唱查斯特從小經歷父母離異、性侵與校園霸凌,選擇以嘶吼唱腔與犀利歌詞,道盡年輕人的苦悶、憤怒與迷惘。他曾說:「我唱的一些事情,很多是只有我太太和最親近的朋友才知道的。我之所以會決定這樣做,是因為我知道有很多人和我一樣,也經歷過相同的事物,而如果能知道你其實並不孤單,就會讓人感到比較安慰。」 圖/美聯社 分享 facebook 湯米佩吉 • 46歲 • 美國情歌王子九○年代情歌王子湯米佩吉曾六度來台,十八歲出道便受全球矚目,後轉任華納音樂高層,一手捧紅麥可布雷、艾拉妮絲莫莉塞特、喬許葛洛班及「年輕歲月」樂團,成績斐然,並於二○一一年擔任「告示牌」雜誌共同發行人,幕前幕後都締造不少傳奇紀錄。 圖/歐新社 分享 facebook 劉曉波 • 61歲 • 人權鬥士等不到親自領取諾貝爾和平獎,大陸民主鬥士劉曉波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從獲獎至辭世,始終未能得到人身自由的諾貝爾獎得主。他參與六四事件、發起「零八憲章」,為了爭取國人的自由、人權,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和人權。他身後骨灰揚於大海,看似讓追隨者無法掃墓憑弔;殊不知,他所象徵的自由精神,正如大海廣闊無邊。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李元簇 • 94歲 • 沒有聲音的副總統身為最後一位由國民大會選舉出來的副總統,李元簇個性低調恬淡,被形容為「沒有聲音的副總統」。沉默卻為他贏得比多數政治人物更多的尊重,因為,在這樣名嘴當道的亂世之中,「不說」更是一門需要學習的政治藝術。 圖/婦援會提供 分享 facebook 蓮花阿嬤 • 93歲 • 最後的慰安婦等不到日本的一句道歉,台灣最後慰安婦之一蓮花阿嬤走下人生舞台。前半生,她經歷戰火對身體和心靈的蹂躪;後半生,她選擇直視這些黑暗、轉為正面能量。她拍攝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親赴日本參與相關活動。身為受害者,她不再畏縮逃避、用盡餘生的力量讓黑暗歷史攤在陽光下:「我要讓更多人知道歷史,尤其讓年輕人知道,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李永平 • 71歲 • 馬國作家 台灣發光來自婆羅洲森林的李永平,辭世前一年拿到國家文藝獎,是台灣第一個拿到此獎的馬來西亞作家。他在台灣的土地上開啟寫作生命,認為奪獎代表「台灣社會開放多元、台灣文學寬大而包容」,提醒讀者「多元與包容是台灣最大的價值」,期待我們永遠珍惜。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鄭清文 • 85歲 • 寫台灣人自己的童話在父親為他打造的木頭書桌上,小說家鄭清文寫了三部長篇小說、三百篇短篇小說與童話。一輩子,他只有一張書桌,寫了幾百萬字。他不斷寫,因為台灣有太多故事值得書寫,有太多問題他渴望用文學救贖。他的靈感從不枯竭,甚至在暮年寫起了童話,只因他想「寫台灣人自己的童話」,用土地長出的童話,滋養台灣孩子的想像力與品格。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侯武忠 • 55歲 • 開船行醫 守護離島侯武忠是台灣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開船行醫的「船長醫師」。澎湖出生的他,為了守護故鄉的人學會開船,以父母之名建造「榮泉號」和「昭滿號」,將大海當作診所,展開離島的巡迴醫療工作。他的告別式上,上千名菊島居民送行。他讓我們看見了,白色巨塔可以不是巨塔,而是如海洋般遼闊。 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丁松筠 • 75歲 • 美國神父 一生獻台灣領中華民國身分證的前一天,來台半世紀的丁松筠神父被發現心臟病猝死。丁神父廿五歲便離開家鄉美國,來到台灣傳教,成為台灣人眼中幽默風趣的「傑瑞叔叔」。他在電視上教英語、彈吉他唱「燒肉粽」、戲稱自己「在美國生產,在台灣加工」。他也拎著吉他走進工地,和原住民、移工一起吃大鍋飯。他比多數的台灣人走過更多的台灣土地、擁抱過更多需要擁抱的台灣人。丁松筠證明了,愛不愛台灣跟一張紙沒有關係。,